五七查

您现在的位置是:> 首页 > 工具知识 

豆秆蝇

豆秆蝇是什么

工具知识158

昆虫纲双翅目(Diplera)潜蝇科(Agromyzidae)。豆类害虫。俗称豆秆穿心虫。常见种类有豆秆黑潜蝇(Melanagromyza sojae)(图1)、豆梢黑潜蝇( 长气门黑潜蝇,M. dolichostigma)(图2)、豆根皮蛇潜蝇 (Ophiomyia centrosematis)、菜豆蛇潜蝇(O.phaseoli)和豆根蛇潜蝇(O.shibatsuji)(图 3)。各种豆秆蝇的成虫均为小型蝇类。成虫体长2.5毫米左右,黑色有光泽,触角3节,具芒。卵长0.31~0.35毫米,长椭圆形乳白色。幼虫体长3~4毫米,蛆形,黄白色,有前、后气门各一对。蛹长2.5~2.8毫米,橄榄状,金黄色,蛹壳上的气门特征与幼虫相似。在中国分布广泛,以黄淮地区受害最重。日本、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、沙特阿拉伯、埃及和南非等也有所见。

豆秆蝇为害多种豆类植物,其中豆秆黑潜蝇、豆梢黑潜蝇、豆根皮蛇潜蝇和豆根蛇潜蝇主要为害大豆;菜豆黑潜蝇主要为害豇豆。豆秆黑潜蝇在叶柄和茎内蛀食髓部及木质部,苗期被害可致死苗或后期豆株早衰,荚少且小,常无子粒,或子实不饱满。豆梢黑潜蝇蛀食新梢,嫩梢枯萎。豆根皮蛇潜蝇和豆根蛇潜蝇在茎基和主根皮层内蛀食,后者也能害及木质部,使根部肿胀,皮层裂开,导致死苗或植株生长不良。豆秆黑潜蝇在中国北自河南濮阳,南至广西柳州。年发生4~13代,大多以蛹在大豆秸秆、叶柄中及其他寄主上越冬,翌年春天以后陆续羽化。成虫吸食花蜜,雌虫还常以腹末刺破叶片表皮吮吸汁液,造成白色伤孔。卵多数散产于豆株叶片背面近基部主脉附近表皮下。初孵幼虫蛀入茎秆髓部为害,老熟幼虫在茎秆壁上咬一羽化孔,在羽化孔附近的茎内化蛹。早播、主茎粗壮和前期生长快的品种受害较轻。黄淮地区5、6月间多雨则越冬蛹的滞育率低,第1代虫源增多,为害加重,反之则轻。天敌有瘿蜂、金小蜂和广肩小蜂等,寄生幼虫和蛹体,后期尤其越冬蝇蛹常绝大部分被寄生。可选用抗虫品种,提早播种,进行轮作,加强苗期田间管理,冬春合理处理秸秆,保护天敌和越冬蛹寄生蜂;在成虫发生期和幼虫初孵阶段喷洒乐果、敌敌畏、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等药剂加以防治。